咨询热线:

010-85910400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李国强:电子合同基本常识及法律风险防控|合川研究


  定义  

电子合同,也称为电子商务合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合同形式。它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等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简言之,电子合同在具体的内容上与传统纸质合同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线下纸质合同的形式转变为线上电子数据文件的形式。

  一  法律认可  

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一种。我国《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对以数据电文形式生成的合同予以认可,并规定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定义和效力。

《电子签名法》进一步规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可靠电子签名的判断标准。

  二  关键要素  

数字签名

又称公钥数字签名、电子签章,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但是使用了公钥加密领域的技术实现,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数字签名在电子合同中的作用主要是确定消息是由发送方签名并发出来的,以及确定数据电文内容是否被篡改、验证消息的完整性。

数字证书

是互联网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由CA机构(即证书授权中心)发行。数字证书在电子合同中的作用主要是证明签署主体的真实身份,防止被人冒签、代签。

电子签名

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  签署流程  

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一般包括实名认证、合同生成、合同签署、合同管理和存证管理五个环节。具体如下:

签署各方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
通过电子合同平台生成合同,并添加专属的电子印章;
发起方发起合同,签署方收到签署提醒后进行签署;
签署完成后,合同参与方可以随时查阅、下载合同,并进行合同管理;
电子合同签署平台会完整记录用户的使用过程,并将签署完成的合同实时存证至区块链,以确保合同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四  安全技术  

实名验证

包括公安部二要素、手机号三要素、银行卡三要素或四要素、人脸识别以及企业二要素、法人/代理人三要素等涵盖单位和个人有效身份信息的多方位验证。并结合手机短信、邮箱等多种方式来综合保证签署双方的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

加密传输

使用RSA加密算法对电子合同数据(身份信息、电子签名/章信息、合同内容)进行非对称加密传输,并通过哈希算法验证数据在传输前后是否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权威CA机构颁发CA证书来确保传输数据(身份信息、电子签名/章信息、公钥信息等)安全可信。

时间戳固化技术

由我国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对每一份电子合同的创建过程进行授时与守时检测。一旦检测到被修改的痕迹,该合同签署即被视为无效,从而保障时间戳证书中的时间准确性和唯一性。

区块链存证技术

对每一份电子合同的数据信息进行分布式多点存证。且整个备份存储过程采用AES256加密技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密操作完成信息加密存储。

  五  法律风险  

合同内容篡改风险

合同生成需要考虑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不可更改性,从生成到签署、保存均需要确保电子合同内容的不可篡改性,如篡改应当有迹可寻。而电子合同签署,需要可靠的电子签名,可靠的电子签名是具备唯一性、单独控制性、不可篡改性的电子数据,在合同生成、签署、保存的各个环节,均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线上电子合同涉及用户个人基本信息,目前《网络安全法》《侵犯个人信息刑事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对网络上侵犯个人信息进行了规范。而作为收集用户信息的企业来说,采用云端储存用户信息的方式,必然面临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用户信息是大数据的基础数据,可能带来诸多利益,其受侵犯的可能性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大。

电子证据认定风险

电子合同生成、签署、保存均在线上完成,从而导致原件只能在线上才能得到证实。从证据保存角度来看,这对诉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在诉讼中无法提供原件在法庭中进行质证,可能导致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另外,线上合同受互联网诸多因素影响,如长期储存在云端上,其被篡改、丢失的风险也较大,这也增加了电子合同作为有效证据的风险。

  六  电子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获取的所有用户信息,均应依法进行保护。由于利用电子合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企业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这增加了企业的保密责任。面对此种情形,企业需要与所有通过企业获取用户信息的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明确约定用户信息的用途及保密义务,对违约责任应明确、具体、严谨,从而提高第三方违约成本,达到保护用户信息的目的。

公证电子合同内容

在与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合作中,仅达到电子合同在生成、签署后的有效性还不够,在保存过程中仍存在篡改的风险。而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对公证证据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在线上生成、签署电子合同后,可将电子合同同步到公证机构的线上系统,固定电子合同的内容。从而在产生纠纷时,可以获得经过公证的电子合同,解决电子合同无原件无法得到法院认可的风险。

综上所述,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签署电子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其基本常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夏祖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中关于......

下一篇:最后一页

李国强:电子合同基本常识及法律风险防控|合川研究


  定义  

电子合同,也称为电子商务合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合同形式。它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等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简言之,电子合同在具体的内容上与传统纸质合同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线下纸质合同的形式转变为线上电子数据文件的形式。

  一  法律认可  

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一种。我国《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对以数据电文形式生成的合同予以认可,并规定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定义和效力。

《电子签名法》进一步规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可靠电子签名的判断标准。

  二  关键要素  

数字签名

又称公钥数字签名、电子签章,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但是使用了公钥加密领域的技术实现,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数字签名在电子合同中的作用主要是确定消息是由发送方签名并发出来的,以及确定数据电文内容是否被篡改、验证消息的完整性。

数字证书

是互联网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由CA机构(即证书授权中心)发行。数字证书在电子合同中的作用主要是证明签署主体的真实身份,防止被人冒签、代签。

电子签名

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  签署流程  

电子合同的签署流程一般包括实名认证、合同生成、合同签署、合同管理和存证管理五个环节。具体如下:

签署各方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
通过电子合同平台生成合同,并添加专属的电子印章;
发起方发起合同,签署方收到签署提醒后进行签署;
签署完成后,合同参与方可以随时查阅、下载合同,并进行合同管理;
电子合同签署平台会完整记录用户的使用过程,并将签署完成的合同实时存证至区块链,以确保合同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四  安全技术  

实名验证

包括公安部二要素、手机号三要素、银行卡三要素或四要素、人脸识别以及企业二要素、法人/代理人三要素等涵盖单位和个人有效身份信息的多方位验证。并结合手机短信、邮箱等多种方式来综合保证签署双方的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

加密传输

使用RSA加密算法对电子合同数据(身份信息、电子签名/章信息、合同内容)进行非对称加密传输,并通过哈希算法验证数据在传输前后是否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权威CA机构颁发CA证书来确保传输数据(身份信息、电子签名/章信息、公钥信息等)安全可信。

时间戳固化技术

由我国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对每一份电子合同的创建过程进行授时与守时检测。一旦检测到被修改的痕迹,该合同签署即被视为无效,从而保障时间戳证书中的时间准确性和唯一性。

区块链存证技术

对每一份电子合同的数据信息进行分布式多点存证。且整个备份存储过程采用AES256加密技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密操作完成信息加密存储。

  五  法律风险  

合同内容篡改风险

合同生成需要考虑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不可更改性,从生成到签署、保存均需要确保电子合同内容的不可篡改性,如篡改应当有迹可寻。而电子合同签署,需要可靠的电子签名,可靠的电子签名是具备唯一性、单独控制性、不可篡改性的电子数据,在合同生成、签署、保存的各个环节,均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线上电子合同涉及用户个人基本信息,目前《网络安全法》《侵犯个人信息刑事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对网络上侵犯个人信息进行了规范。而作为收集用户信息的企业来说,采用云端储存用户信息的方式,必然面临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用户信息是大数据的基础数据,可能带来诸多利益,其受侵犯的可能性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大。

电子证据认定风险

电子合同生成、签署、保存均在线上完成,从而导致原件只能在线上才能得到证实。从证据保存角度来看,这对诉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在诉讼中无法提供原件在法庭中进行质证,可能导致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另外,线上合同受互联网诸多因素影响,如长期储存在云端上,其被篡改、丢失的风险也较大,这也增加了电子合同作为有效证据的风险。

  六  电子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获取的所有用户信息,均应依法进行保护。由于利用电子合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企业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这增加了企业的保密责任。面对此种情形,企业需要与所有通过企业获取用户信息的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明确约定用户信息的用途及保密义务,对违约责任应明确、具体、严谨,从而提高第三方违约成本,达到保护用户信息的目的。

公证电子合同内容

在与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合作中,仅达到电子合同在生成、签署后的有效性还不够,在保存过程中仍存在篡改的风险。而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对公证证据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在线上生成、签署电子合同后,可将电子合同同步到公证机构的线上系统,固定电子合同的内容。从而在产生纠纷时,可以获得经过公证的电子合同,解决电子合同无原件无法得到法院认可的风险。

综上所述,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形式,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签署电子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其基本常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夏祖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中关于......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14-2022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31035号-1

010-85910400 010-8591040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金融街(长安)中心54号院4号楼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