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两会期间,关于“3+2”混合办公模式的建议引起热议,并且一度登上了热搜榜。合川所名誉主任马维国就此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并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淑莲❖
当在哪里办公变得不再重要时
房价走势会越发理性
两会期间,关于“3+2”混合办公模式的探讨冲上热搜。
3月8日,携程公布了混合办公开放申请一周的数据。数据显示,男性员工申请比例高于女员工,“90后”申请者占比最高,为64.7%,而申请者中近三成为“带娃”家长。
混合办公模式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已成为常态。尤其是经过疫情的压力测试,一些企业从技术、组织上探索出了一整套混合办公的流程,不少公司更计划,未来会持续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这也引发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办公模式的探讨。
如果在不久的未来,混合办公成为全球趋势,中国自然需要迈开探索的步伐。
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
在国内混合模式的探索上,携程无疑走在前列。很多评论认为,它开了个好头。
其实在3月1日正式推行“3+2”混合办公之前,携程早已启动多轮混合办公试验,结果表明,在绩效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离职率下降了约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携程招聘官网的浏览量有了倍数增长,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混合办公优势不言而喻,携程试验结果显示,“少了通勤时间,时间利用更高效”、“便于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及“幸福度高,工作上更有创造力”成为主要支持理由。
不过,在这轮试验中,有部分员工和主管表达了对这个模式的担忧,其中“会影响和同事的交流”是大部分人担心的主因。
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人而言,办公室意味着更多的职业发展和社交机会。
曾任法国艾瑞克集团亚洲区域负责人的谢祎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早在疫情蔓延初期,法国就要求居家办公,即便后来疫情有所缓和,但大部分人依旧选择混合办公。
对于这种工作方式,谢祎君直言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对工作环境要求比较高,居家办公能让我更专注于工作中。”
至于是否会影响同事间人际交往,谢祎君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他们老职员而言,线上沟通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对于新入职的同事,可能会是一项较大挑战,“融入期会变长,需要更久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她说。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和领域都适合混合办公。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混合办公模式强调的是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
因此,对于劳动过程需要在企业来完成的体力劳动者而言,实施难度就比较大,但对于诸如软件开发、科研工作以及部分的咨询类、旅游类、影视类等领域,操作性就比较强。
“劳动过程幸福的标志是什么,就是选择的多元化。”他认为这对缓解社会焦虑、减轻城市交通成本、减轻企业运营压力、甚至提高生育率都有很大的改进作用。
工作成果是否可衡量是刘尔铎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他提醒,如果劳动成果不可衡量,目标管理就没法实现,就会带来效率的下降。
不过,他强调,每个企业的性质不一样,企业是否实行混合办公,其管理模式、用工方式和劳动模式应该由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协商来决定。
“一些企事业单位存在一定复杂性,评估标准如何做到公平,还需要细细推敲。”刘尔铎说。
被打破的地域束缚
“未来你将可以用全息图的形式被瞬间传送到办公室,无需通勤。你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减少交通时间。”这是扎克伯格在《创始人信》中的一段论述,阐述了公司打造元宇宙的新愿景。
新技术无疑能带来更方便的沉浸式工作场景,必然会让办公室和远程办公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当公司对写字楼的要求不再苛刻,地段、面积甚至城市、区位的影响逐渐变弱,而当员工没有了地域的束缚,会有部分人选择更宜居、房价更合适的城市。
一些舆论认为,当在哪里办公变得不再重要时,房价走势会越发理性,过去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会变得不再紧俏。
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就曾提到,混合办公制度的推广,能破解大城市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问题,他说:“如果一个城市平均每天有20%的人员采用远程办公,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通勤日的交通拥堵,也会使得人们更愿意住在市郊。长此以往,近郊和市中心的房价总价可能越来越接近,近郊副中心更加繁荣。”
这个言论似乎在英国已经得到了应验。
据路透社报道,自疫情以来英国推广的减税政策和对首次购房者的抵押贷款担保计划,刺激了购房的需求,再加上居家办公的时间增长,许多英国人开始寻求在城市化程度不高的地方购买带花园的大房子。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英国独立式住宅的价格上涨了11.7%,公寓和套房的价格上涨5%。在英国所有地区中,伦敦的房价涨幅最低,截至3月上涨3.7%,相比之下,宜居小城约克郡的房价上涨14%之多。
与此同时,新加坡的写字楼市场也因“居家办公”改变。全球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JLL)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政府已将新的开发重点优先放在郊区中心,以使人们的工作离住处更近。
仲量联行表示,他们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中心商业区将可能很少或几乎不会新建新的办公用地。
劳动合同是关键
“3+2”混合办公作为我国一项新生事物,在法律关系中大都处于空白、模糊地带。如果有企业计划推行这种办公模式,那么如何保障职工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探讨。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维国。马维国提醒,“3+2”混合工作制度的推行从法律层面上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是关键。
他提到,如果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里本身就有关于弹性工作制的安排,只需要对相关问题进一步约定完善。如果之前没有相关约定,就需对合同进行变更。
这其中,会涉及一些很具体且敏感的问题,诸如工伤、补助等。
一些企业鼓励员工除了可以在家办公,还可以在咖啡馆、度假酒店工作,甚至有些公司提倡边旅行边办公,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自然高于身处办公室中。
马维国认为,要对其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完善,如居家办公时发生的交通意外等人身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这些都需要通过法律规定如扩大社会保险中工伤险的范畴,以及通过劳动合同进一步确定。
“还有一个情况,如果有员工用居家办公时间同时兼做另一份工作,出了问题怎么算?”他说。
同时,他也提醒,在一些企业推行混合办公或居家办公,但职员自身不具备居家办公的客观条件时,用人单位应灵活,协助提供办公场所。“如企业无法提供合适办公场所,员工不得不选择在咖啡馆等第三方场所工作,用人单位是否应给予一定补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一致,补充在劳动合同里的。”马维国说。
如职工与企业混合办公理念不相同,双方协商不一致,一般的结果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但可能会引发劳动仲裁、诉讼。目前国内还没有混合办公的相关判例。
因此,马维国建议用人单位在推行“3+2”制度的时候,要充分与员工沟通、协商,尽量达到双方互赢的目的,减少法律争端。
❖以上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淑莲❖